将中华诗教打造成大湾区金名片

阅读量:63

1月11日下午,“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三年实践成果展示会”在深圳市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隆重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领导、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达及诗教委员会副主任刘琴宜、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及惠州、香港、澳门的相关领导、嘉宾与深圳各区学校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盛事。

(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三年实践成果展示活动现场)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致辞)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达致辞)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潘希武汇报)

2021年7月,深圳市教育局与中华诗词学会携手共建全国首个“中华诗教示范区”。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潘希武汇报介绍,三年来,试点先行,四批次遴选确定200所“中华诗教”试点学校,覆盖了全市各区,推动了中华诗教的普及和发展。以中华诗教为载体,联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教育新模式。

“各个试点学校通过三年创新性的探索实践,形成情境式、跨学科项目式、全学科渗透、人工智能赋能等九类新型教学方式,实现了诗词教育、美育、德育、人文精神教育的一体化实施与综合育人。”潘希武说,下一步将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领导“提质、扩面、创新”的指示精神,丰富多样化的典型案例,扩大诗教学校范围,全面推进并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范围内推广辐射;同时创新示范区建设机制、辐射推广机制,探索更有效的诗词综合育人模式。

(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小学老师尹建浩分享诗教经验)

(深圳市福田区深圳中学梅香学校老师谢婧斐分享诗教经验)

(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老师沈冬妹分享诗教经验)

在诗教典型案例展示环节,来自深圳市各试点学校的教师们纷纷上台分享他们的诗教经验与创新做法。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小学的尹建浩、福田区梅香学校的谢婧斐、南山区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的沈冬妹等几位老师,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自学校在中华诗教方面的探索与成果。他们的分享生动具体,展现出深圳诗教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小学校长龙波涌介绍学校诗教工作)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部部长符卷介绍区域工作)

此外,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小学的龙波涌校长、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部的符卷部长详细介绍了学校诗教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情况。他们的发言不仅展示了深圳诗教工作的深度与广度,也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来自深圳市各特色和试点学校的师生们,则带来了极富诗意的节目表演,充分展示了中华诗教的魅力与活力。

(深圳市莲南小学节目《诗经·小雅·鹿鸣》)

(深圳市龙岗区深圳中学龙岗学校(集团)兰著学校节目《行吟空山》)

(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小学、香港林村公立黄福銮纪念学校、澳门培正中学、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幼儿园节目《诗经·秦风·无衣》)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外国语学校节目《阳光古韵》)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花城小学节目《山水之间的情怀》)

(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深圳立人高级中学节目《楚辞·橘颂》)

深圳市莲南小学的吟唱剧《诗经·小雅·鹿鸣》,童声清澈、情感真挚,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龙岗区深圳中学龙岗学校(集团)兰著学校的《行吟空山》,以空灵的鼓声和王维诗词,将华夏山水的幽静之感,直接带到了现场;盐田区盐港小学、香港林村公立黄福銮纪念学校、澳门培正中学等共同带来《诗经·秦风·无衣》,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师生们的团结与互助精神……这些节目充满美感,让人陶醉。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诗经文化传承基地节目《华夏礼乐·大雅诗经》)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们携手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共同演绎《华夏礼乐·大雅诗经》,将活动带向一个

小高潮。深圳高校学子和留学生一起,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彭红玉领诵,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龙岗区“中华诗教”试点学校近50位校长和园长齐诵《沁园春·雪》)

在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彭红玉的领诵下,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龙岗区“中华诗教”试点学校的近50位校长和园长们共同诵读了《沁园春·雪》。这批诗教中坚力量的集体亮相,伴随着回荡在会场内外的诵读声,一下将大家继续推动中华诗教的热情燃烧得沸腾起来。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列。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项目启动三年以来,在多方协作下,已打造了200所“中华诗教”试点学校,积极创新诗词教学模式,推动诗歌的种子在校园内破土而出,帮助孩子们叩开诗歌的大门。中华诗教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已成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新型平台,让古典诗词的内涵在当代焕发出崭新活力。

(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三年实践成果展示活动)

深圳市教育局和中华诗词学会携手,共同在深圳探索出了一种诗教新模式。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的三年探索,得到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未来,中华诗教将立足时代特征,区位优势,持续在“提质”“扩面”“创新”上下功夫,用中华诗词之美点亮学生思想道德之光,积极探索五育融合新模式、美育浸润新途径,努力将中华诗教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金名片。